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肠道菌群发生改变
摘要译文
既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相关,如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及抑郁症。然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肠道菌群的构成及多样性是否发生了改变,仍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我们收集了43名AD患者和43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对照者的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粪便中微生物群的组成。结果表明,两组人群肠道菌群组成不同。在菌属类别上,AD患者的几种细菌有别于对照组,如拟杆菌属、放线菌、瘤胃球菌属、毛螺菌科和硒单胞菌。本研究结果表明,AD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可能与AD的发病机制相关。
原文链接:
http://pdfs.semanticscholar.org/0d77/f6a86a79b9427114acef7bf159dbb7f10514.pdf
研究解读
2018年5月,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王延江、卜先乐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lzheimer's Disease》上发表名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肠道菌群发生改变”的研究论文。
大量证据表明,肠道微菌群在大脑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肠脑轴是将大脑和肠道功能整合的双向信息交流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肠道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肠道微生物参与肠脑轴的功能反应,在肠道与大脑的信息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有了“微生物-肠-脑轴”的概念。最近研究发现,肠脑轴功能紊乱也参与许多脑部疾病的发生,包括自闭症、帕金森病(PD)、情绪和情感障碍以及慢性疼痛等。然而,尚不清楚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是否发生了改变。
图据Alzheimer's Disease
王延江、卜先乐研究团队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西南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招募43名AD患者及43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认知正常对照者的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技术测定微生物群的丰度及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AD患者肠道微生物群发生变化,可能与AD的发病机制相关。同时指出,通过个性化饮食调节肠道菌群或有益的菌群干预可能是预防和治疗AD的潜在策略。此外,该研究与既往研究结果表明,AD不仅仅是一种局限于脑部的病变,而是一种全身性的系统疾病。对于AD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从而研制出系统性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