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
摘要译文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肠道菌群有别于健康人,然而,既往研究所纳入的AD患者通常是已接受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的人群。此外,至今尚缺乏同时检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或A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初诊AD或MCI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及明确初诊A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是否较MCI患者更加显著。
方法:收集18例AD患者、20例MCI患者及18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的晨间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技术检测菌群情况。在收集粪便样本前,所有AD或MCI患者均未接受药物或其他干预治疗。
结果:虽然三组人群中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无明显差异,但AD或MCI患者中的菌群β多样性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与健康人相比,AD患者中拟杆菌属、毛螺菌属及瘤胃梭菌属-9减少,而普雷沃氏菌属增多。MCI患者的肠道菌属变化趋势与AD患者大致相同,其中毛螺菌属是唯一一个显著低于健康人群的菌属。对三组人群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发现拟杆菌属、毛螺菌属及瘤胃梭菌属-9与良好的认知功能正相关,而普雷沃氏菌属与认知功能负相关。单独在MCI人群中,普雷沃氏菌属也与认知功能负相关。
结论:初诊AD或MCI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包括有益菌群的减少,如拟杆菌属;同时,起促炎作用的菌群增多,如普雷沃氏菌属。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观点,即从MCI进展至AD,肠道菌群失调逐渐加重。
原文链接:https://www.j-alz.com/vol80-1
研究解读
2021年1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麻醉学系左志义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发表题为“中国新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的研究论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AD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影响AD发生、发展。但绝大多数研究纳入的AD患者已经接受药物治疗,缺乏评估治疗前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图据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该研究纳入18例新诊断的AD患者、20例新诊断的MCI患者及18例健康人,排除患有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患者,在治疗前收集晨便样本,采用16S rRNA技术测定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最后,通过分析肠道菌群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明确肠道菌群在AD不同阶段的作用。
在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上,AD及MCI患者中有益菌群减少,但只有AD患者组出现统计学差异。同时,发现AD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较MCI组更加严重。由此可以推测,肠道菌群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相互作用共同参与AD认知功能的恶化进程。另外,在对肠道菌群与认知功能量表进行关联分析后发现,某些肠道菌群与认知功能正相关,提示肠道菌群有作为评估认知功能生物标记物的潜力。该研究从临床角度证实了从MCI发展至AD过程中,肠道菌群失调逐渐加重,进一步佐证肠道菌群参与AD发生、发展进程,为今后临床干预提供新的依据。此外,也指出将肠道菌群作为生物标记物的潜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