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神经源性外泌体突触蛋白可用于预测无症状阶段的阿尔茨海默病
摘要译文
背景:外泌体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新兴候选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探讨了外周血神经源性外泌体突触蛋白是否可用于预测无症状阶段的阿尔茨海默病。
方法:我们进行了一个两阶段的横断面临床研究(探索阶段:AD,28;遗忘性轻度认知障碍「aMCI」,25;对照,29;验证阶段:AD,73;aMCI,71;对照,72)。研究对比了临床前AD(160)与对照组(160),并在家族性AD中进行验证(突变携带者:59;突变非携带者:62)。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患者外周血中的外泌体突触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神经颗粒素、突触体相关蛋白25(SNAP25)和突触素1均显著降低(P<.001)。外周血中外泌体生物标志物的水平与脑脊液中相应的标志物水平相关(R2=0.54-0.07)。检测外周血外泌体生物标记物组合可以在认知障碍症状出现前的5-7年预测出AD(ROC曲线下面积=0.87-0.89)。
讨论:本研究表明,外周血外泌体GAP43、神经颗粒素、SNAP25及突触素1是有效的AD早期诊断生物标记物,可以在认知障碍症状出现前的5-7年预测出AD的发生。
原文链接:https://alz-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lz.12166
研究解读
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贾建平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上发表题为“外周血神经源性外泌体突触蛋白可用于预测无症状阶段的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论文。阿尔茨海默病是临床上引起痴呆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也是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其隐匿起病、进行性发展、目前尚无法治愈。为了能对AD早期患者进行及时的干预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图据Alzheimer’s & Dementia
贾建平教授团队进行了一个两阶段的横断面临床研究,探索对AD患者外周血中的潜在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者通过对认知功能正常的人群进行随访,共纳入了739例受试者进行分析。通过对比AD患者、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aMCI)以及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中的外泌体蛋白,研究者发现体液中的外泌体突触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神经颗粒素、突触体相关蛋白25(SNAP25)和突触素1的具有区分AD、轻度认知障碍以及健康对照者的能力,并进一步在家族性AD患者中得到验证。研究者同时证实,该类外泌体突触蛋白的体液水平与脑脊液相应标记物趋势一致,从而证实外周血神经源性外泌体突触蛋白是有效的AD早期诊断生物标记物,可以在认知障碍症状出现前的5-7年预测出AD的发生。
这是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并验证外周血中的神经源性外泌体突触蛋白可作为AD早期诊断生物标记物。该标记物的联合检测在症状出现前的5-7年即可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准确率高达87%-89%,是AD体液诊断标记物的重大突破。这项研究可能会为无症状阶段的AD患者提供早期诊断的机会,并使AD的早期治疗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