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使用条款》

您的位置:

基于多族裔社区老年痴呆群体的锥体外系体征与阿尔茨海默病预后

发布时间:2022-10-24
分享到

Extrapyramidal signs and Alzheimer’s disease prognosis in a multiethnic, community-based sample of demented elders

基于多族裔社区老年痴呆群体的锥体外系体征与阿尔茨海默病预后



摘要译文

介绍:锥体外系体征(EPS)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一个常见特征,与痴呆的观察性研究中的不良结局相关。但对少数民族和非临床人群的研究较少。

方法:研究选择了多族裔社区的142例痴呆症患者。校正后的Cox模型适用于以基线EPS作为预测因子的死亡率、认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10)、功能(Blessed痴呆评定量表(BDRS)评分≥10)和依赖性(需要全职护理)终点。

结果:37名(26.06%)参与者在基线时有EPS。EPS预测患者出现死亡(风险比[HR]=2.76,95%置信区间[CI]=1.49,5.42)和功能终点(HR=3.88,95%CI=1.75,8.62)的时间更快。但EPS不能预测认知和依赖性终点风险。未发现种族、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或载脂蛋白E(APOE)ε4多态性相互作用的证据。

讨论:我们的结果部分证实了以前对主要基于临床的白人样本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EPS在AD中的病因作用。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痴呆,依赖性,锥体外系体征,功能障碍,生存分析


原文链接

https://alz-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lz.12309

Kociolek AJ, Fernandez KK, Jin Z, et al. Alzheimers Dement. 2021 Sep;17(9):1465-1473.


解读人:晏宁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神经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与脊髓损伤专委会委、中国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障碍障碍专委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会神经病学专委会常委、重庆市痴呆防治协会副会长、重庆市卒中协会常务理事。

image21.png


研究解读


2021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Yaakov Stern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专业杂志Alzheimer’s & dementia发表了题为“Extrapyramidal signs and Alzheimer's disease prognosis in a multiethnic, community-based sample of demented elders”(《基于多族裔社区老年痴呆群体的锥体外系体征与阿尔茨海默病预后》)的文章。


锥体外系体征(extrapyramidal signs,EPS)是AD患者的常见特征。既往的横断面研究提示伴有EPS的AD患者预后更差。纵向研究发现随着病程的延长,AD患者中合并EPS的比例会增高。与单纯的AD患者相比,合并有EPS的AD患者认知衰退速度更加迅猛,更早出现失能状态,而且更容易死亡。但得出这些结论的研究大多数是在白人或其他单一种族人群中进行的。随着美国社会的多族裔化,社会构成更加复杂。“合并EPS可以预测AD患者预后”的结论能否在多族裔人群中适用成为亟待解决的挑战。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在多族裔人群中EPS能否预测AD患者预后。研究队列选择纽约市曼哈顿北部多族裔社区的老人群体。入选者年龄≥65岁,已经诊断为痴呆或被确定为有即将转变为痴呆风险的老年人,使用英语或西班牙语。研究员每年对患者及照料者随访一次。随访时采用整套神经心理学以及神经功能、精神病症状量表评估。随访后按照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交流障碍和卒中研究所AD及相关疾病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and Communicative Disorders and Stroke and the Alzheimer’s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 Association,NINCDS-ADRDA)标准进行病情评估。EPS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 Part III of 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III)标准。符合标准的诊断为痴呆,达不到标准的诊断为高痴呆转化风险。与先前的研究类似,本研究也采用“死亡率、认知、功能、依赖”4个终点评估痴呆进展的临床结局。受试者入选时还需要收集种族、出生日期、性别、受教育年限、是否存在心血管共病情况以及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ε4多态性等信息。研究得到了纽约州精神病研究所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从2011年至2019年,研究共招募了293名受试者。其中123名受试者因一直未发展成痴呆而被排除。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76年。在142名受试者中,37人(26.06%)在基线时有EPS,53人(37.32%)在研究过程中死亡。在合并EPS患者中,4名(10.8%)有静止性震颤。8名(5.63%)在基线时就已经达到认知终点,18名(12.68%)达到了功能终点,26名(18.31%)达到了依赖性终点。


在生存率分析中,Kaplan-Meier生存曲线按照有无EPS状态分层。EPS组达到死亡(P<0.001)和功能终点(P=0.03)两项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认知终点(P=0.58)或依赖性终点(P=0.67)的差异则没有统计学意义(图1)。Cox风险模型的结果发现患有EPS的患者具有显著更高的死亡风险和达到功能终点的风险(而非认知终点和依赖性终点)。种族、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或APOEε4多态性的差异对这一结论没有影响。合并EPS的痴呆因失能会显著增加临终护理和额外的生活护理成本,可以建议家属提前做相应准备。和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未发现更高的教育水平等提高认知储备的活动与EPS加速痴呆病情恶化有关。


此项研究结果提示,疾病过程中出现EPS是痴呆患者死亡及失能的重要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UPDRS-III量表可以作为有用的筛查工具。及时识别出合并EPS的认知障碍患者,将有助于改进对家属的指导和提前培训,有助于公共政策规划者未来分配医疗资源。

image22.png

(图据Alzheimer’s & dementia

图1 根据基线有无存在EPS情况绘制的研究终点Kaplan-Meier曲线图。阴影区域代表生存曲线周围95%的置信区间。P值表示根据EPS状态生存曲线差异的对数秩检验结果。虚线表示每个EPS层的中位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