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使用条款》

您的位置:

主观认知功能下降成年人的肠道微生物改变:SILCODE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16
分享到

摘要

背景: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是临床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最早症状表现。肠道菌群可能是AD的一个易感因素。据报道,患有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AD痴呆的患者其肠道菌群发生改变。但SCD中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是否发生变化仍未知。

目的:研究SCD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

方法:本研究共招募105例参与者,包括38例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s,NC),53例SCD患者和14例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患者。使用16S核糖体RNA(rRNA)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研究从粪便样本中分离出的所有参与者的肠道菌群。比较三组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并分析肠道菌群改变与认知表现间的关系。为验证SC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我们在选定的参与者中进行了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并进一步比较亚组中的肠道菌群。

结果:厚壁菌门、梭状芽孢杆菌纲、梭状芽孢杆菌目、瘤胃球菌科和粪杆菌属的丰度从NC到SCD和CI呈逐渐下降趋势。具体而言,与NC相比,SCD中抗炎作用的粪杆菌属的丰度显著降低。此外,三组细菌分类群的改变与认知能力有关。该发现在淀粉样蛋白阳性的SCD参与者中得到了验证。

结论:患有SCD的个体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改变。这一初步研究将为AD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原文链接:

https://content.iospress.com/articles/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e/jad210259

Sheng C, Lin L, Wang XN, et al. J Alzheimers Dis. 2021 May 19. doi: 10.3233/JAD-210259.

 

研究解读

2021年5月,由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韩璎教授、王晓妮博士及盛灿博士共同通讯的研究论文“主观认知功能下降的成年人的肠道菌群改变”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阿尔茨海默病杂志》)上发表。该研究是由韩璎教授牵头发起的“中国多中心主观认知下降纵向研究(Sino Longitudinal Study on Cognitive Decline, SILCODE)”中的一部分,聚焦于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

人口老龄化使痴呆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其中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是引起痴呆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未来数十年,随着老龄化人口进一步攀升,AD的患病率将出现暴增。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CD)指患者感到自我认知水平较前下降,但客观神经心理学检查未达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或痴呆,近来被认为是 AD临床前期的指征。SILCODE研究是由韩璎教授牵头、联合180家医院、高校和科研院共同发起的国内首个针对AD临床前期的多中心纵向队列研究。针对AD的早期筛查,将为AD临床前期的药物及非药物干预争取时间。

该研究共招募了105例参与者,通过应用16S rRNA测序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技术,比较了38例正常对照、53例SCD患者和14例CI(认知障碍,包括MCI, n = 8;轻度AD 痴呆, n = 6)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研究证实多种细菌的丰度从NC到SCD和CI呈逐渐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SCD中抗炎粪杆菌的丰度显著降低,并在淀粉样蛋白阳性的SCD参与者中得到了验证。

研究者发现,在门、纲、目、科和属水平上,CI组、SCD组和NC组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有着显著的变化。厚壁菌门、梭菌纲、梭菌目、瘤胃球菌科和粪杆菌属的丰度从NC组到SCD组和CI组显示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见表、图A-E)。而拟杆菌门的丰度却显示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为此,研究者进一步计算了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率,作为反映肠道微生物群特征的另一个指标,并发现与NC组相比,CI组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率显著下降。研究者还使用LEfSe分析来确定三组之间的菌群分类差异。发现厚壁菌门、梭菌纲、梭菌目、瘤胃球菌科、法氏杆菌属、罗氏菌属的丰度在 NC 组中最高,而毛螺菌科在 SCD 组中的丰度最高(LDA 得分截断值 > 2.0,图 F)。该研究结果表明,在AD缓慢的疾病进程中,个体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在临床前期就已经出现,提示脑肠轴相关机制可能参与AD的发生,为AD发病机制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见解与证据。

韩璎教授针对SCD的机制与干预开展了多项研究,希望明确SCD对AD临床前期的诊断价值和对认知功能下降的预测价值,以期建立针对 SCD 人群的早期诊断和转化预测模型,并针对SCD发病机制进行药物干预,将疾病控制在临床前的超早期阶段。该研究通过对SCD成年人的肠道菌群改变的结果分析,提示肠道微生物群可能成为治疗AD的新靶点;通过脑肠轴相关机制在超早期诊断及干预AD的发病进程,延缓疾病进展,为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表.三组胃肠道微生物组成变化

图片.png

图注:p,门;c,纲;o,目;f,科;g,属。p1,CI与NC间比较;p2,CI与SCD间比较;p3,NC与SCD间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对事后组间进行比较。

 

 图片.png

图注:三组代表性肠道菌群间的比较。

单向方差分析或 Kruskal-Wallis 检验表明三组中厚壁菌门 (A) 及其相应的类 (B)、目 (C)、科 (D) 和属 (E) 存在显著差异。(注:蓝色,NC;橙色,SCD;绿色,CI。 CI对比NC,∗p < 0.05, ∗∗p < 0.01;CI对比SCD,#p < 0.05,##p < 0.01。) LEfSe 分析揭示了三组之间显著的肠道微生物群差异 (F)。使用 LEfSe 方法的分支图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系统发育分布。每个圆圈的直径都与分类群的丰度成正比。差异丰富类群的 LDA 分数直方图所示,正 LDA 分数表明 NC 组中的类群富集。(LDA 分数 (log10) > 2 和 p < 0.05。)

NC,正常对照; SCD,主观认知功能下降; CI,认知障碍; LEfSe,线性判别分析 (LDA) 效应大小。